7月7日上午,大会开幕式及主论坛——中国沈阳机器人发展高峰论坛在沈阳新世界酒店盛大召开。辽宁省委常委、沈阳市委书记王新伟出席并宣布大会开幕。
中机联秘书长宋晓刚作题为《贯彻落实机器人“十四五”规划,提升机器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》的主旨演讲。他指出,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和产业自2010年开始快速增长,已连续九年居全球第一,自主品牌发展取得长足进步,目前已初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。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,还存在明显的短板及“卡脖子”环节。为实现我国机器人产业可持续发展,要同时发挥市场及体制优势,以应用为引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,加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创新。他强调,以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为导向,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,是我国机器人产业“十四五”期间的重点任务。
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于海斌作题为《网络时代的工业自动化》的主旨演讲。他从自动控制系统的网络化发展、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及系统、工业互联网与制造自动化、网算控一体的自动化底座等方向作出精彩分享。于海斌院长表示,智能制造是人类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,对制造过程实现智能化的目标,将经历从数字化深化应用、互联智能到自主智能的不同阶段。未来网络时代的自动化技术需求已经明晰,变革正在路上,未来已来!
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孙立宁作题为《机器人创新与生态建设思考》的主旨演讲。他介绍,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安装量逐年保持稳定增长,汽车、电子两大行业依然是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主阵地,约占全球工业机器人的60%。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处于高速增长期,增速超30%。我国加快制造业智能化升级与数字化转型,机器人产业处于战略机遇期,与人工智能、互联网、大数据、3D、新材料等技术融合,应用领域不断拓宽;要面向战略新兴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,加强基础理论、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创新;要加强机制创新,打造机器人创新生态,形成完善的人才链、创新链、产业链和资金链,实现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与产业可持续协同创新发展。
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郝玉成作题为《加快智能机器人高质量发展 构建智能装备现代产业体系》的主旨演讲。他提到,“加快智能机器人高质量发展,创建智能装备现代产业体系”是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为目标,探索智能机器人在发展中的新目标、新定位、新格局,并详细阐述了机器人化智能装备创新的原理、关键与路径。他指出,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,智能机器人是制造业的基础装备,我们要以智能机器人的高质量发展,创建智能装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,为推进新型工业化,加快制造强国建设作出贡献。
论坛现场,沈阳市工信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郑大治宣讲我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。她提到,沈阳工业门类齐全,产业基础雄厚,目前已初步覆盖了机器人产业全链条,2022年沈阳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集群名单。她介绍,沈阳市拥有产业平台全面、标准创新基础雄厚、科研基础扎实、人才供给充沛、应用场景丰富等突出优势,将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的政策支持,未来投资合作前景广阔。